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医药)
四川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区
成都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地和集散地,具有独特的生物医药资源禀赋和竞争力,这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现代中药、化学药、中成药业、生物制剂三大特色产业。
一、产业基础及产业集群发展
成都高新区共有200余家医药企业,占高新区三大产业的比重为33.8%。从业人员15000余人。规模以上企业29家,通过GMP认证的共有25家。2006年实现产值60亿元,增幅达26.5%,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2.9%。其中:中药企业21家,产值23.7亿元,占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39.5%;化学药企业29家,产值16.8亿元,占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28%;生物制剂企业48家,产值14.7亿元,占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24.5%。
高新区内汇集了成都地奥集团、恩威集团、程度蓉生药业、四川美大康药业、成都迪康药业等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培育了地奥心血康、恩威洁尔阴、蓉生静丙等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国内知名产品。依托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挥区域优势,初步形成了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等三大产业集群。
二、自主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
成都高新区作为成都生物医药基地核心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较强的中药科研攻关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有较强的中药新药研发应用能力及产业化能力,中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居于全国先进行列。并拥有多个创新技术平台,自主研发了一些在国内具有明显技术领先性的生物药品,生物技术药品研发水平国内领先。拥有130多家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企业,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药类“九五”、“十五”、攻关的项目。研发了131碘单抗注射液——抗肝癌的国家一类新药,目前已经上市,抗肺癌一类新药紫杉肽、抗风湿三聚体蛋白质工程技术等一大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全球领先产品正在研究开发中。此外,成都高新区还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世界最大的天然药物纯化企业——牧甫制药。
同时,高新区目前已经引进了与国际接轨的制剂研究开发中心,成功地和美国赛金公司合作,承接国际生物医药制剂外包服务业务。吉泰安药业生产的美声喉泰含片、心元胶囊已通过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FDA)权威认证并进入美国医疗保险系统中药品牌目录,由美国医疗保险系统承保,行销欧美。成都高新区还拥有全国唯一被科技部授予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聚集了50多家中小生物医药企业。
三、示范带动能力及龙头企业发展
成都高新区作为成都生物医药基地核心区,通过技术引进,承接国际生物医药制造业专业,快速提高了成都生物医药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高新区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彭州等开发区形成有机互动,整合现有资源和挖掘已有潜力,带动了周遍地区加工企业和种植基地发展,延伸产业链,增强辐射能力,带动了成都市以及西部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此外,成都高新区努力构建三大体系(技术支撑、科技孵化、产业创新),推动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是通过公共技术平台的支撑。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西部第一”的具有原发动力的技术创新、企业孵化、成果转化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业化的核心区,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新装一台“发动机”。
成都地奥、恩威、蓉生药业、华神以及成都GLP中心等龙头企业,在基因药物、天然药物、血液制品、疫苗等生物药物的研发方面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带动了高新区、成都市乃至整个西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其中,成都地奥集团是集天然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合成药物、新型制剂研制为一体的大型骨干制药企业,是国内实力最强的药物研制、中试、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纯度甾体皂苷和高纯度胸腺肽生产企业;恩威集团在运用中药治疗人类慢性病、顽固病、传染病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华神集团生物技术公拥有的美妥昔1131、单抗注射液是国内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因药物,该产品多项研究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治疗肝癌领域的空白。
四、国际化发展及自主品牌建设
首先,中药出口方面,自1999年以来,以高新区为核心,成都市中药出口年均递增32.63%,特别是近两年,成都中药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年增长率接近40%,高于全国同期中药出口增长率约30个百分点。成都市中药出口在全国排名第三位,占全国中药出口的5.6%。其中,成都市中药材出口总量长期位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是我国未来出口潜力最大的城市。成都药用植物提取物出口具有独特优势,原料资源丰富,行业发展成熟,龙头企业林立。成都植物提取原料药芦丁产量在全国位居第一,曲克芦丁的出口量已达到全国出口量的90%以上。
生物医药出口方面,成都市生物医药自2000年起,以高于30%的年均增速递增,在生物新药、生物医学材料等方面也取得了众多突破,在西部地区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一位。近年来,成都市生化药品出口增幅较快,2005年比上年增长26.67%,生物制药出口居全国第八位。其中,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自主开发研制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为世界首创,是全国唯一实现出口的乙脑制品,2006年出口达494万美元,2007年1-6月出口达到320万美元。
成都市化学药出口潜力也较大,年出口额一般在1000-2000万美元之间,重点出口产品为四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盐酸四环素、青霉素G钾等产品,主要出口欧洲、美国和东南亚。
五、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支持
(一)总体规划
坚持高起点、新机制、国际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技术资源和政府对产业的宏观导向功能,整合成都现有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生物医药资源,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成都创新要素的集聚、整合和优势互补。通过市场化机制打造国际化的成都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和外包服务基地,实现成都生物医药核心区的创新创业环境的集成化、网络化和最优化,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逐步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和企业创新三大体系,迅速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1、规划核心区域
以高新区起步园区2.5平方公里为重点区域,对闲置的厂房和非生物医药企业进行有步骤调整,精心打造适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承载环境。依托现有生物医药骨干企业和产业基础,合理规划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孵化、创新等模块,对新进入的生物医药企业和项目进行科技空间布局,以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从研发、孵化到产业化等各主要环节的有机互动。
2、整理园区项目
一是在起步园区和冯家湾工业园之间,实施下穿隧道将两个园区连接成一体,通过区域环境改造,打造适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环境;二是妥善处理南星热电厂和一些类似的破产或经营不善的项目,腾出发展用地安置生物医药项目,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三是整合和改造倍特标准厂房、府河孵化园、博士创业园为适用于生物医药中小企业的孵化基地,为中小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载体。
3、发展布局
根据成都市及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核心区将重点构建三个体系:一是构建技术创新体系。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GLP中心、成都海圻生物技术公司等重点医药院校及企业为主体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搭建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源动力。二是构建孵化创新体系。依托天河生物医药孵化器和府河孵化园等专业孵化公司为主体构建中小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孵化支撑体系,为企业提供企业孵化、培育及中试服务,以促进中小生物医药企业的健康快速成长。三是构建企业创新体系。主要依托地奥、恩威、康弘、蓉生药业、华神药业等优势企业为主体,努力建成集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承接世界制药企业的制药转移及吸引国际企业投资的产业园。
4、综合配套体系
一是成立工作领导班子。由市相关部门和高新区共同组建成都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工作班子,具体运作和协调相关事宜。二是高新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产品研发、临床、新药产业化、设备改造和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三是完善生物医药投融资、贷款担保机制。为生物医药项目、有发展潜力的中小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每年不少于3亿元的担保贷款,政府给予贴息。四是建立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专业化服务体系。通过市区两级投入,建立生物医药产业的综合服务平台。五是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建立高端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和中、低端生物医药技术人才定单式培养机制。
(二)总体目标
2012年,把成都高新区有建设成全国一流、西部第一的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努力实现医药产业产值200亿元,年均产业增加值30%以上,其中医药出口达到8000万美元以上;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集团1-2个,过10亿元的企业集团3个以上,过20亿元的优势企业5个以上,过10亿的潜力企业5-10个,国际领先的科技开发企业3-5个。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3-5个、二类新药5-8个、生物技术产品15-20个;培育3-5个年销售额过10亿的生物医药国际国内知名生物医药品牌;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医疗器械企业1-2家,新型化学制剂生产企业1-2家,生物医药材料企业1-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