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航空航天)
陕西省西安阎良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一、产业特色与发展现状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简称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是我国唯一的集航空技术研发、航空人才培养、航空装备生产、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以及航空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具有鲜明的航空产业特色。基地由核心区和扩展区两部分组成,核心区以西安阎良为中心,扩展区涵盖陕西关中及汉中地区航空企事业单位。
陕西航空工业总体实力居全国之首,其航空工业总资产、职工总数均占全国的1/4左右,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整机生产企业的省份。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陕西已形成集飞机设计、试验、生产、试飞、产品支援、综合保障及教学培训为一体的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现有航空企事业单位41家,其中,工业企业26家,主要科研院所5家,航空相关院校10家;航空从业人员13万,其中,科技人员4.74万人,拥有高级职称的7400余人,航空领域院士13人。
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已形成全国唯一的集飞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强度检测和试飞鉴定为一体的航空产业体系。以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和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为代表的数十家大中型航空企业在基地内聚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航空产业集群。
二、特色产业出口情况
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以飞机及相关航空类产品的研发、制造、转包生产、国际贸易为发展重点。
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出口增长情况
单位:万美元;%
年度 | 出口交付额 | 增长比例 |
2003 | 8000 | 23 |
2004 | 12900 | 61 |
2005 | 18900 | 47 |
2006 | 22300 | 16 |
备注 | 2006年上半年完成1.0769亿,同比增长11.1%,为年度计划的52.5%。 |
基地内企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新舟60飞机(英文缩写为MA60)是以现代成熟技术为基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自主研制的满足适航要求的新一代支线客机。 在飞机的研制过程中,为了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技术,西飞公司通过多种方式与国外先进航空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其中包括向波音公司技术咨询、引进成品的技术培训、聘请乌克兰飞机设计专家咨询、特邀加拿大试飞员协助试飞等。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西飞公司有效地提高了MA60飞机的研制水平。
按照我国最新适航标准CCAR-25的要求,MA60飞机进行了结构、系统和飞行性能等全面的地面试验、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大量地面试验和适航取证试飞证明,MA60飞机的安全性、经济性、驾驶品质、舒适性和维护性等方面都达到了当代先进支线客机的水平。
新舟60飞机以其优良的产品品质赢得世界多家航空公司青睐,飞机销售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继2005年与津巴布韦、尼泊尔、斐济、赞比亚、老挝、刚果(布)、古巴等7国签订17架购机合同之后,2006年6月7日,西飞公司与印尼鸽航(MERPATI航空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了15架新舟60飞机的购销合同。2005年12月28日,西飞公司与老挝签订2架新舟60飞机购买合同。2006年8月4日,首架新舟60飞机顺利飞抵老挝首都万象,实现了转场交付。
预计到2006年底,新舟60飞机将累计出口交付11架,分别销往非洲及东南亚的6个国家。
三、自主创新及自主品牌发展
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内现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防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0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国家级的航空技术发展中心及相关的航空配套工厂和研究所,已经形成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另外,近期正在建设的工程研究中心项目还包括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化中心、西安航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等。
西飞公司是基地内出口创新龙头企业。1997年以来,西飞公司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468项,其中,原始创新项目92项,集成创新项目52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44项;编制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开发各类工程软件73套;申报专利4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
西飞公司研制的运七、运八飞机获国家科技成果奖;轰六丁型飞机、铝合金跳水板获国家级优质产品银质奖;“中国飞豹”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转包生产的CL-215飞机部件获部优、省优产品;计算机管理与应用分别多次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西飞牌铝型材、铝门窗获陕西省名牌产品,铝型材被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列为全国“特别推荐产品”;西沃客车荣获“质量信誉度、市场占有率”客车行业第一名和中国市场名牌汽车竞争力调查第一名,被旅游客车协会推荐评为“高档豪华最佳推荐客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新一代涡浆支线客机——MA60飞机销售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首次实现出口,向津巴布韦销售3架飞机,出口创汇1749万美元。此外,西飞公司还与印度尼西亚、津巴布韦、斐济、尼泊尔等国新签订了17架MA60飞机的销售合同,2006年底前将交付11架。预计到2007年将签订约50架MA60飞机的销售合同。
四、发展规划
1.区域发展规划
基地由核心区和扩展区两部分组成:核心区以阎良城区为中心,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区域面积11.28平方公里,规划新建区面积28.72平方公里;扩展区涵盖陕西关中及汉中地区航空企业,辐射陕西周边乃至全国的航空企业。
2.产业发展规划
依据陕西现有航空工业基础,通过机制创新、环境创新、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重点构建由主干产业、分支产业和配套产业构成的产业发展体系。
主干产业: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型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无人驾驶飞机等。
分支产业:以航空发动机、航空大部件、航空新材料和机载系统为发展重点。
配套产业:以航空零部件加工、转包生产、航空维修、航空相关设备、航空教育培训、航空物流和航空旅游博览为发展重点。
五、配套政策
(一)政策配套
1.陕西省政府转发了《陕西省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意见》,运用经济手段进一步加大对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2.西安市政府出台《西安市科技兴贸实施意见》;
3.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出台《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出口创新企业扶持基金实施细则》。
(二)资金配套
1.陕西省设立“外贸发展促进资金”,把航空产业作为重点予以扶持;
2.西安市设立“西安市科技兴贸发展资金”;
3.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设立“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科技兴贸发展扶持资金”;
4.陕西省财政担保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中,拿出5亿元人民币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5.陕西省财政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向基地提供1000万元人民币贷款贴息;
6.西安市财政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向基地提供2000万元人民币贷款贴息;
7.西安市将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十一五”期间重点市政建设规划,每年提供3000-5000万元人民币的市政建设费用。
(三)其它配套
1.陕西省政府将航空产业定位为陕西的特色优势产业,列入“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支柱产业;
2.陕西省政府在土地规划方面优先保障基地项目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