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机床集团

时间:2012-11-14 13:01:21        来源:

  

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装备制造)
辽宁省沈阳机床集团

  沈阳机床集团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集团充分利用国家赋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机床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了沈阳机床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一、产业基础及产业集群发展
  沈阳市享有“机床之乡”的美誉。1960年,沈阳生产的金属切削机床已占全国的14.9%,其中,大型机床已占全国的28.2%。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以来,沈阳市确定了“工业立市”的指导思想,全面启动了包括机床工业在内的老工业基地新一轮的调整改造工作。沈阳机床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金切机床制造企业,主导产品已发展为金属切削机床,并重点发展了数控机床、大型装备、成套生产线、核心功能部件等四大产品体系,共三百多个品种,千余种规格,市场覆盖全国,并出口到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机床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2006年,公司车床类产品市场占有率为36.8%;普通摇臂钻市场占有率为36.8%;普通镗床市场占有率为66.3%;加工中心市场占有率为12%左右。2004年,公司销售额居全球同行业第15位,2005年跃居第10位,2006年,公司经营规模已位居世界机床行业第9位。
二、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为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沈阳机床集团大力度开展自主创新和联合开发等活动,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沈阳机床集团科技投入2.9亿元,2006年投入3.9亿元,均占同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依托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沈阳机床集团在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开发了我国第一台五轴联动的高档数控系统“蓝天一号”,承担了多项国家数控攻关项目。此外,沈阳市机床集团还与德国R+P公司联合开发高档数控机床产品,与柏林工业大学合作进行数控机床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并购德国重型机床巨头希斯公司消化其产品技术等,极大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先后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机床行业仅有的三个课题项目和国家“863”计划机床关键技术课题。共取得25项关键共性技术成果,实现12项技术创新,延伸开发了5种新产品;产值数控化率由“九五”初期的不足10%上升为50%左右;中高档数控机床成批量进入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
  沈阳市机床集团在自主知识产权开发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累计申请专利46项,获得专利权4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开发出了一批新产品。2006年,沈阳机床集团共开发数控机床新产品95种,其中,HTM63150车铣中心等10多款产品达到世界级水平。“CAK数控车床”等三款产品被国家科技部列入火炬计划项目。
  目前,沈阳机床集团拥有1个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车床研究所、钻镗床研究所、自动机床研究所三个子行业研究所。同时,国家级企业中心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和辽宁省数控机床技术研究中心。
  沈阳机床集团近年来掌握了高速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重大型数控机床等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完成了3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5项国家“863”计划项目,自主开发中高档数控机床产品290余种,其中60%以上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三、示范带动能力与龙头企业发展
  为推动以机床产业为主体的沈阳装备制造业加快走向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沈阳市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产业公共平台建设,其中,重点集中在展会平台和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上。
  2002年起,沈阳市开始承办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至今已经举办6届,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已经担负起为全国装备制造业服务的职责,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沈阳拥有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该所于2001年成为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网络与通信联合实验室”、中认(沈阳)北方实验室(电磁兼容实验室),专门从事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集数控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生产、集成、测试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的、与企业密切联系的、具有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研发及生产实体。中心积极参与数控技术及相关技术与设备的引进和出口工作,促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对行业内企业发展发挥了公共服务和示范带动的作用。
  沈阳机床集团是沈阳机床行业的领军企业。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中国沈阳、昆明以及德国的阿瑟斯雷本,资产总额65亿元,员工约1万人。2006年沈阳机床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7亿元,海外销售收入突破1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0%以上。目前,集团生产的中高档数控机床已进入汽车、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其中为汽车行业所提供的数控机床占公司数控机床总销售量的50%左右。
四、国际化发展及自主品牌建设
  沈阳机床集团十分重视开展国际性的联合开发,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力求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沈阳机床集团正在与德国R+P公司联合开发高档数控机床产品,以及与柏林工业大学合作进行数控机床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国际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不仅有利于沈阳机床集团在数控机床共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对提升国产数控机床的性能和可靠性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沈阳机床集团已经通过CE欧盟安全认证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经济规模已经进入世界机床行业十强的行列,其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市场的聚焦效应逐步显现,并引起了全世界同行的普遍关注。为加速实施海内外扩张战略,2004年,公司除了成功并购全球驰名的德国希斯公司外,还重组了素有“中国金牌出口基地”之称的云南CY集团,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能力。
  沈阳机床集团十分注重自主品牌建设,其总品牌“SMTCL”(沈阳机床)的子品牌“沈一机”牌以及“中捷牌”,分别是国内车系列机床和铣镗系列机床的第一品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20%。#p#分页标题#e##p#分页标题#e#
五、发展规划与配套政策支持
(一)发展规划
  围绕机床主业做精、做大、做强,沈阳市确定了实施内涵式增长与外延扩张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创建世界知名公司的发展目标。沈阳机床集团将重点发展数控机床、重大型数控装备、成套生产线、核心功能部件等四大类产品,并力争到2007年经济规模达到100亿元,利税15亿元,跻身世界机床五强;到2010年,经济规模达到150亿元,利税20亿元,跨入世界机床三强。
(二)配套政策
  沈阳市政府对科技兴贸工作十分重视,较早建立了市科技兴贸联合工作机制,由外经贸局、科技局及海关等核心单位,配合市委、市政府起草了一系列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鼓励科技创新、扩大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代表的机床产业在各级政府政策扶持下得到快速发展。
1、沈阳市出台的有关政策
(1)《沈阳市鼓励技术出口若干规定》(1997);
(2)《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若干规定》(1999年);
(3)《关于加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04年);
(4)《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措施》(2005年);
(5)《沈阳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新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2、沈阳机床集团获得省市政府扶持政策
  2005与2006年,沈阳机床集团获得辽宁省和沈阳市两级地方政府政策扶持资金14项,共计19519万元,其中,获得辽宁省支持6项,共计4771万元;获得沈阳市支持8项,共计14748万元。上述扶持政策,对于沈阳机床产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