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装备制造)
江苏省常州市
常州市是我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产业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了轨道交通产业研发、配套制造的产业链优势,其牵引传动系统已占据国内城市轨道车辆市场的半壁江山。
一、产业基础及产业集群发展
常州市目前已具备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装备的车体、转向架、牵引传动、电气控制、辅助设备以及车内装饰等整个系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是我国最大的内燃机车生产制造基地,在我国铁路5次提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牵引传动系统占国内城市轨道车辆市场配套份额的50%,车辆内装饰占国内客车车辆份额的60%以上。戚机厂、戚研所、常牵中心、今创集团、常州长青埃潍已成为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的优秀供应商。
目前,常州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基本涵盖了所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相关领域,通过基地企业互相合作,形成了具有专业特性的产业链。由于产品模块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技术更新快,在龙头和骨干企业的牵引和带动下,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形成了很强的产业集聚动能。此外,通过产业基地的相互联合与协作,全方位地利用人力资源和设备优势,强化了基地协调能力,有效地整合了基地资源,形成车辆配件→关键部件→整车合成的产业链。目前,基地企业共有51家,其中龙头和骨干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资产总量超过120亿。2006年,基地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35亿元,产品进出口总额1.87亿美元。
二、自主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
常州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创新活动十分活跃,近年来,先后组织了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形成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共实施专利技术68项,制定企业标准108个,完成学术论文141篇。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5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62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面达40%。
常州市轨道交通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自主开发研制的东风11型准高速客运内燃机车及东风8B型重载货运内燃机车、东风11G型内燃机车已成为中国铁路提速的主型机车。产品产量占国内机车总量的46.7%,技术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在已经开始的全国第六次铁路大提速中,首次投入使用时速200 公里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化动车组上所使用的密接式车钩和缓冲器全部由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研制生产。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生产轨道交通车辆的微机控制系统、微机重联系统、辅助电源、车厢总线MVB和空调控制柜等。产品技术水平均为国内领先。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总量的45%。
三、示范带动能力及龙头企业发展
围绕为特色产业基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系统、高效的科技中介服务链,常州市先后建立了行业网站、行业专利数据库、行业稀有装备资源库等公共平台,使科技创新中介服务的活动更加全面介入产业经济的发展。此外,在建中的国际采购服务平台和常州车辆轨道交通公共服务平台也将从不同的角度推动常州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常州市在轨道交通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厂2006年引进消化吸收了美国GE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技术,并实现国产化,实现了铁路重大牵引动力装备大功率内燃机车产业化,与奥地利AVL公司合作开发的R16V280ZJ型大功率柴油机,功率等级和各项性能指标与国际水平相当。该厂与美国标准转向架公司、加拿大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芬兰瓦锡兰等跨国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今创集团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定点生产企业,江苏省常州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2003年,企业产品获得3C认证及德国SLV机车车辆DIN6700-2焊接认证证书,2005年通过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三位一体认证。今创集团横跨铁路和轨道交通车辆内装、机械、电子、仪表、能源、新材料、航空设备汽车配件以及房地产开发、进出口贸易等十大行业,具有较强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能力,拥有国内、国外先进的加工及检测设备200余台,其中,包括数控剪板机、数控折弯机、CNC高速冲床、LVD激光切割机、数控加工中心、数控水下切割机、三座标测量仪、多层热压机、大型液压机及大型喷涂流水线等设备,主要产品包括内装饰、发电车控制屏及成套试验、各类电气控制柜、EMU动车组控制系统、司机室操纵台、车载视频VOD点播系统、PIS旅客信息系统、地铁站台屏蔽门、铁路信号系统、智能仪表等共十大系列1000余种产品。公司有员工近2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400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30余人,博士6人。公司拥有国内铁路配件45%和城轨配件7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部分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伊朗、斯里兰卡、老挝和尼日利亚等国,并与德国庞巴迪、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等国际著名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成为他们的优秀供货商。2006年完成销售超过10亿元,利税超过2亿元,成为国内同行的排头兵。
四、国际化发展及自主品牌建设
近年来,常州市轨道交通车辆产业的出口增长较快,2005年,出口1.53亿美元;2006年,出口额达到1.87亿美元;2007年预计达到2.5亿美元。基地骨干企业的出口创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已成为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庞巴迪的合格供应商,并为伦敦地铁车辆提供了200转向架构架。出口委内瑞拉DF8BVEN型机车22台,还出口到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家。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成功取得德黑兰、斯里兰卡等国外地铁牵引设备订单。今创集团在英国伦敦地铁、东北线车组、巴塞罗那地铁等项目的出口规模在2008年将达5000万美元。
常州市政府积极就如何进行商标、名牌申报等有关内容对基地企业进行专项培训,强化了企业商标升级及品牌创建的意识,为企业升级、品牌创建提供有效的支持。目前已有6家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及江苏名牌,5家企业成功申报江苏省著名商标。
五、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支持
(一)发展规划
常州市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发展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即按照常州市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总体规划,以培养支撑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新的优势主导产业为目标,合理配置常州轨道交通车辆产业整体资源。按照产业集群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规律,以“提升、整合、优化、集成”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为手段,全面提高常州轨道交通车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p#分页标题#e##p#分页标题#e#
常州市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28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利税40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基地经济总量占全市GDP的10%;基地企业总数8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50个,亿元骨干企业20-2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55家;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重点实验室,1-2家外商投资研发机构,建成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个,建设基地专业孵化器2个,在孵企业数量50-60家。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增强基地集聚效应。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培育产值50亿元以上基地骨干企业1-2家,10亿以上基地骨干企业3-5家。为实现上述目标,基地将重点从工作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推动基地发展。
(二)配套政策
近年来,常州市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兴贸的扶持力度,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从具体的支持手段看,目前,市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设立外贸发展资金,主要用于企业技术改造补贴、新产品研发补助、出口品牌创建等工作,积极鼓励广大进出口企业提高生产附加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市科技局已经设立轨道交通科技专项,扶持基地企业,在科技项目指南中,将轨道交通车辆产业作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产业化项目予以支持,2006年给予500万元重点支持轨道交通产业,为研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作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