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时间:2012-11-14 13:00:48        来源:

  

 

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新能源)
河北省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5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肩负国家“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秉承“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宗旨,坚持外向型、特色化、科技创新三大战略,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构建创新创业平台,积极推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高新区建立了国际经贸服务体系、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体系、投融资服务体系等创新平台。
  2003年4月,科技部授予保定国家高新区“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称号;2006年3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开始实施以国家新能源及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为依托的“中国电谷”战略,并将其作为调整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中心工作。

一、产业特色与发展现状

  自高新区创立以来,企业集聚、规模效应逐渐显现,新能源设备产业已经成为高新区的主导产业。高新区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包括太阳能多晶硅电池、大功率风力发电叶片与机组,太阳能集热器、斩波内馈电机调速,锂聚合物电池、化工废气回收设备、电力节能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涵盖了新能源和能源设备产业的大部分领域,是国内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产品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高新区现有骨干企业60余家,2005年,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实现产值6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7.5%;利税6亿元,占全区的26.5%。预计2006年可实现产值72亿元,利税7.2亿元。
  光伏产业以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龙头,该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四大厂家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全产业链太阳能电池制造商。预计2006年,公司销售额将达到25亿元人民币,出口额将达到1.37亿美元。该公司三期已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500亩,预计年销售收入达15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将达到7.8亿美元。风电产业聚集群现有6家企业,预计2007年出口额将达到0.562亿美元。在输变电、电力自动化、储能设备及高效节能设备领域,天威集团变压器出口额达717万美元;风帆集团蓄电池出口额达259万美元,变压器、蓄电池的配套产品出口额达260万美元。

二、特色产业出口情况

  2005年,基地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品出口额6438万美元,同比增长43.51%。主要出口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组件、变压器、蓄电池及变压器与蓄电池的配套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4390万美元、717万美元、259万美元和260万美元,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出口在本行业中所占比重已经达到80%。

三、自主创新及自主品牌发展

  “十五”期间,高新区建有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1个,共承担国家“863”计划6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4项,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创新研制项目5项,国家级火炬计划12项,省级火炬计划8项;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研发中心3个,国家级检测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26个,高新区级技术研发中心25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家;开发国家级新产品12项,省重点新产品85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5项。高新区共取得技术研究成果300余项,专利450多项,国家科研成果获奖励103项。在新能源领域,多项成果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同时,拥有天威、惠腾、乐凯、风帆、英利、华翼、浪拜迪、宝硕、依棉、味群等上百个自主品牌。

四、发展规划

(一)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的定位及建设内容
  把电力技术向更深、更广领域扩展,建立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重点,以输变电及电力自动化设备为基础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企业群和产业群,形成国内电力设备产业的技术聚集区、人才聚集区和信息聚集区,引领中国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发展的走向与潮流,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形成面向世界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发展平台。
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的定位:
  1.成为以区域创新为特色的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2.成为继天津滨海新区与唐山曹妃甸之后,环京津经济增长第三极的又一战略支撑点;
  3.成为国内最具活力的电力产业聚集区、人才聚集区、技术聚集区、和市场聚集区。基地建设总规划为8.4平方公里,首期规划4平方公里,将建设四大功能分区:产业功能分区、市场功能分区、技术研发与人才教育培训功能分区、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功能分区;建设七大产业园:光伏产业园、风电产业园、输变电设备产业园、新型储能产业园、高效节能产业园、电力电子器件产业园、电力自动化及电力软件园。
(二)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的建设发展目标
  1.战略目标
  (1)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用区域综合创新模式,解决中国最紧迫的能源短缺战略问题,支撑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电力能源的节约及可持续发展。
  (2)以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研发重大核心原始创新技术,形成全新而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3)形成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域综合创新产业基地。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打造新能源设备国产化平台。
  (4)把基地建成我国新能源装备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制造中心,为国内新能源设备产业打造一个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5)通过基地建设,打造一个能支持保定市长远发展的战略平台,使保定市乃至河北省在全国产业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使新能源设备产业在国内占有领先地位,在国际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2.经济目标:
  2006至2010年,启动一期建设。一期开发面积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50亿,企业项目建设投入180亿。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平均增速达到24%,利税110亿元,财政收入60亿元,出口创汇25亿美元,出口比例占总产值30%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实现市场交易额600亿。2010年至2015年,启动二期建设,总投入25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平均增速达到15%;利税200亿元,财政收入100亿元,出口创汇60亿美元,出口比例占总产值的40%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市场交易额1200亿元。

五、配套政策

(一)完善政策,为新能源设备产业发展增加动力
  保定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为进入新能源及能源设备产业基地进行建设的企业提供最优惠的政策环境。如《关于鼓励投资“中国电谷”建设的若干规定》,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保定市鼓励外商投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2006】保市府42号),保定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关于支持国家火炬计划保定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规定》(高区【2002】13号),保定国家高新区关于印发《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领办企业暂行规定》(【2003】高区7号),保定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2003】高区9号)等。
(二)广聚人才,为新能源及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1.以华北电力大学和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依托18名院士和中科院电工所,组建“中国新能源技术管理研究院”。
  2.以国家新能源及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为依托的“中国电谷”与华北电力大学共同合作,成立中国新能源学院,培养新能源行业方面的专业人才。
  3.与河北软件学院合作建设电力软件产品开发学院,向国家新能源及能源设备产业基地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4.建设新能源人才培训基地。实施人才战略,把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摆到重要战略地位,为基地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三)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打造太阳能之城
  为促进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的发展,大力扶植光伏-LED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市政府提出要建设保定太阳能之城。保定太阳能之城的建设方案主要从光伏-LED产品的推广应用、小型太阳能发电并网系统的推广、分布式太阳能系统在农村的广泛推广以及太阳能热能的综合利用等几方面进行推广实施,把保定市建设成为全国综合利用太阳能的节能环保示范城。
 

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