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委: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多元化竞争时代
时间:2010-09-05 00:00: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天津9月4日电(记者 张毅 孙洪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4日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汽车市场渐趋成熟,汽车消费逐步理性。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竞争时代。汽车企业也将由以量取胜转到以优越的性价比和适应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产品取胜的时代。
陈斌在4日开幕的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发表了题为《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形势和推进结构调整的政策思考》专题演讲。
陈斌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直是在竭尽全力地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量而努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汽车工业用了十年时间使产能增加了100多万辆。进入新世纪,又用了十年时间,汽车产能增加了1000多万辆,在满足人民大众对出行活动的需求方面,汽车工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斌表示,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绝不只是量的增长,更应是质的提升。必须转变产业发展理念,改变过去以量的增长、以投资驱动产能扩张获得产业发展的增长方式,正确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关系,把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他说,“十二五”期间,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在保持汽车工业平稳适度发展的基础上,应继续坚持以消费政策调控市场,以政策法规规范市场,以市场引导汽车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做法。在综合考虑能源供给、道路交通、节能减排等约束条件和产业发展、消费需求的社会愿望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政策措施,掌握实施的力度。但无论如何调整,重点鼓励发展和消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和商务部指导下,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十一五”我国新增炼油能力全部被新增汽车消耗
新华社天津9月4日电(记者 张毅、孙洪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4日在此间指出,汽车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带动消费水平升级,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污染了空气,加剧了交通压力。给能源供给、道路交通、环境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十一五”规划新增的1亿吨左右炼油能力,几乎全部被新增汽车消耗。
陈斌在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演讲时说,2009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6200万辆,消耗了13480万吨成品油,占全国汽柴油总产量的63.2%,比2008年消耗净增加1600万吨。其中:车用汽油消费量为6260万吨,占汽油产量7192万吨的87%,车用柴油消耗7220万吨,占柴油产量14124万吨的51%。我国高耗油车型比例过大,节能环保产品比例相对较小。乘用车单车平均油耗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
他说,按照目前我国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每年新增汽车消耗的成品油相当于新建一个2000万吨级炼油厂(新建一个2000万吨炼油厂需要投资200多亿元,建设周期4-5年)。
陈斌指出,2009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6.5万公里,但一些路段堵车现象日趋严重。我国城市道路总长度26.7万公里,城市道路面积48.2亿平方米,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仅12.83平方米。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远远比不上汽车增长速度,许多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拥堵,行人与行车、停车争路的现象尤其严重。2009年北京汽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汽车尾气排放占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50%。一年之中有约四分之一的天数为污染状态。
陈斌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充满着希望,但也承受着增加能源供给、保持交通畅通和改善环境质量带来的压力,面临着促进消费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巨大挑战。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促进汽车消费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也是汽车工业自身面临的巨大挑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坚决抑制汽车产能过剩
新华社天津9月4日电(记者张毅、孙洪磊)针对国内出现的新一轮“造车运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4日在此间指出,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国内汽车企业的快速扩张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坚决抑制。
陈斌在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说,2009年,我国实现了1364万辆的新车销售,许多企业纷纷制定规模庞大的产能扩充计划,新一轮扩产潮已经开始。据调查,我国主要30家汽车企业(集团)2009年年底形成整车产能1359万辆,2015年年底规划产能3124万辆。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整车。主要集中在东北、京津、华东、华中、珠江三角洲和重庆市六个地区。根据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所了解的规划情况来看,“十二五”末期规划产能已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
陈斌指出,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出现产能过剩是市场信号失灵,导致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但严重的产能过剩会导致市场恶性竞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工厂开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不仅阻碍了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宏观经济发展也必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陈斌表示,由于汽车工业具有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特点,大规模发展汽车工业成为地方政府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利益驱动下,规划产能被盲目抬高。
他认为,抑制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首先是各地政府要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尊重市场,尊重企业,实事求是,切忌盲目给企业下指标、定任务,主导企业发展规划。二是要坚决避免政府的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用于企业扩大产能上来。三是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汽车行业产能及产能利用率的监测,适时向社会发布行业产销、投资及产能、淘汰落后、企业重组等信息及相关政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四是在对企业扩能和异地建立分厂备案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土地利用率、企业品牌、开发创新、生产新能源汽车以及兼并重组等条件。五是要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防止以新能源汽车为名上传统汽车项目。引导企业把投资用于上水平、上质量、打造企业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陈斌说,从根本上抑制产能过剩,是深化体制改革,解决产能困扰我国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重点是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