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及泛在网
时间:2010-08-05 00:00:00 来源:科技部
项目目标:
本项目“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以重点行业应用带动信息汇聚阶段关键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及信息化服务规模应用,包括无线传感器节点核心芯片、传感节点设备及网关等设备、中间件及协议栈、应用系统与平台、相关网络设备及管理系统等。建立并完善物联网和泛在网的网络与信息融合架构及技术体系,开展协同融合阶段的智能感知、高效传输、灵活组网、泛在网络融合、信息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物联网设备研发、试点规模示范系统建设;大力推动物联网和泛在网技术体系在国内、外的标准化工作,在部分领域成为国际标准的主导力量。
2011年,在泛在网方面,本项目安排了“泛在网络下多终端协同的网络控制平台及关键技术”课题,重点对网络侧的控制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和机制开展研究;在传感器网络方面,安排了“信息汇聚传感器网络综合测试与验证评估环境”。
课题5-1 信息汇聚传感器网络综合测试与验证评估环境
课题说明:“十一五”期间,传感器网络围绕信息汇聚阶段特点,已部署了总体、关键技术、标准、设备、芯片、应用验证等系列重要课题,同时,随着国际、国家标准制定、产业应用等工作的快速推进,亟需建立统一的传感器网络综合测试与验证评估环境,以有效地整合和测试、验证评估现有课题资源和成果,支撑统一架构、技术体系、标准芯片、系列设备、解决方案等的推广,为各行业应用示范系统的大规模推广和统一物物互联平台建设提供综合测试、验证和服务。
研究目标:结合传感器网络测试的共性需求和典型应用特征,攻克传感器网系统验证、性能测量分析、故障诊断等关键技术,在微观层面提出典型指标的测量技术,在宏观层面设计网络整体性能评估策略,建立支撑传感器网络专项课题相关资源和成果综合测试与验证评估的系统平台,为传感器网络“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化模式的大规模推广提供重要基础,推动形成规范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综合测试、验证评估平台的具体建设目标,包括数量、类型、规模、功能、服务能力等;建立支持重大专项已有成果集成、测试和验证的平台,包括:集成标准化课题已研制测试设备,建立支持8项以上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2项以上传感器网络行业标准的测试评估平台;建立支持低功耗传感器网络、中高速传感器网络系统、设备、模块、芯片、中间件、关键技术等的综合测试评估平台;建立支持传感器网络和移动网络结合的综合测试评估平台;建立支持智能电网、环境监测、防入侵、地震监控等应用子集设备和系统的综合测试评估平台。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5-2 支持机器到机器(M2M)的3G/LTE无线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及标准化
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是针对面向3GPPs的M2M通信的特点和要求,结合3G/LTE网络特点和技术,研究在3G/LTE蜂窝网络中支持M2M通信的关键技术,提高3G/LTE蜂窝网络支持M2M通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推动相关关键技术的标准化工作。
研究目标:研究3G/LTE蜂窝网络中M2M通信的应用场景和业务特征。基于M2M通信应用场景和业务特征,结合3G/LTE通信机制,研究支持M2M通信的3G/LTE蜂窝网络系统结构;研究支持M2M通信的3G/LTE蜂窝网络接入控制方案;研究支持M2M通信的3G/LTE蜂窝网络移动性管理机制;研究支持M2M通信的3G/LTE蜂窝网络承载控制技术;研究支持M2M通信的3G/LTE蜂窝网络高效资源调度机制和负荷控制方案;研究支持M2M通信的3G/LTE蜂窝网络终端的成本降低方法。
考核指标:提出支持M2M通信的3G/LTE蜂窝网络完整优化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结构优化方案、接入控制方案、承载控制技术、移动性管理机制、高效资源调度机制和负荷控制方案。针对3G/LTE系统,对相关方案和技术进行评估和验证,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提交文稿数5篇,申请发明专利数5项。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
课题 5-3 泛在网络下多终端协同的网络控制平台及关键技术
课题说明: 泛在网络将出现用户由多个终端设备协同为其提供信息服务的场景,这些终端设备将可能跨异构的通信业务网络,包括蜂窝移动网、Internet网、家庭网、固定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甚至是物联网。为了有效管理异构网络中的终端以及相关网络资源,并保证业务连续性,将对多终端协同的网络控制机制进行研究和开发部署。而该机制将面临多宿主接口、多流并发传输、群移动性、终端重构性、能力受限性等特征带来的挑战,需要突破相关的关键技术。本课题将对网络侧的控制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和机制开展研究。
研究目标:在多终端环境资源模型构建基础上,研究网络侧面向终端群的控制架构和技术、业务触发与适配技术、基于跨层上下文的终端聚合与重构控制技术,多流多宿主下网络传输控制技术,以及群移动性场景下的移动性管理和业务连续性技术。
考核指标:设计多终端协同的网络控制平台架构,设计其关键机制并推动标准化。实现网络控制平台,支持多宿主多流并发场景下的高效传输控制,支持对网络、应用环境变化的多终端重构机制,支持群移动性,并支持重构及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实现网络环境真实通信业务,对多终端协同进行验证。申请国际(内)专利不少于5项,提交标准化提案3项。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