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应急防控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时间:2010-08-05 00:00:00 来源:科技部
研究目标:查明我国目前可能存在但尚未确定的鼠疫自
然疫源地,防止发生大规模鼠疫突发事件;优化适用于各类
疫源地的监测技术,在鼠疫高发地区要有技术与人才的重点
部署,加强现场检测与鉴定的能力建设,提高人间鼠疫疫情
监测与预警能力;建立满足不同需求的鼠疫菌遗传特征综合
鉴定技术方法,及时发现高毒力鼠疫菌;建立与人类发病特
征相似的鼠疫动物模型,为研发防治药物和疫苗等提供技术
支撑。
研究内容:
(1)依托现有的鼠疫防治力量和野外实验室,开展三
江并流区域、准噶尔盆地和呼伦贝尔草原的疫源地调查,评
估这些地区鼠疫对人类的威胁程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
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3S 技术),进一步探明我国现知疫
源地范围及其演变规律;建立以现场调查为基础确定鼠疫宿
主的方法与实验室网络;
(2)确定在全国范围内需要进行鼠疫监测的总面积和
空间与时间抽样的原则,提出扩大监测覆盖面的技术标准,
优先加强重点鼠疫地区和国家级鼠疫监测点的能力建设,建
立鼠疫检测网络实验室,建立适合我国不同疫源地条件的鼠
疫早期预警技术;
(3)建立完整的、有代表性的鼠疫菌遗传特征鉴定技
术方法,确定高毒力鼠疫菌株的监测方法;
(4)建立食蟹猴鼠疫模型以及对鼠疫菌敏感的人类细
胞模型,为研发疫苗和药物提供技术支持。
考核指标:
(1)查明上述三区域内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建
立全国现知鼠疫疫源地地理信息库,制定由宿主和环境特征
为指标的鼠疫疫源地划分标准;
(2)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鼠疫监测技术,发展推广预
警和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使人间鼠疫事件中动物疫情的先期
发现率提高20%以上;
(3)建立能够用于实际监测的鼠疫菌遗传特征综合评
定方法;
(4)建立食蟹猴鼠疫疾病模型,筛选出1-2 种人类来
源的鼠疫菌敏感细胞。
课题设置与组织实施方式:拟立项1 个课题。定向委托
国家级防控职能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组织
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工作基础的鼠疫防治机构、科研院
所、高等院校等组织实施,形成鼠疫防治的科研网络体系。
各有关希望承担任务的单位可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
系(见第五部分申报受理)。
由牵头组织单位提出方案,经专家组论证后形成最终实
施方案、考核指标和经费建议。承担单位应当具备与课题研
究内容相适应的生物安全实验设施及符合资质的人员。
实施期限:2011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实施2+3 滚动
支持。
经费安排:经费支持范围为3,600 万-4,400 万元。